首页 > 影赛 > 问答 > 拍摄蜜蜂用多少快门,怎样用单反拍飞行中的蜜蜂心得

拍摄蜜蜂用多少快门,怎样用单反拍飞行中的蜜蜂心得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4-06-04 08:38:59 编辑:摄影教程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怎样用单反拍飞行中的蜜蜂心得

用追焦模式,开大光圈用高感,以高速快门追拍。因为蜜蜂的飞行不稳定,所以只能多拍几张,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照片。有条件的话,用高速连拍更容易抓住精彩瞬间。

怎样用单反拍飞行中的蜜蜂心得

2,摄影怎么拍摄 蜜蜂在花上采蜜

在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 首先选择好拍摄当下的光线 逆光下就不好对焦的 还有就是速度最少要在250以上 防止虚化 光圈可以适量放大 5.6 光圈为好 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拍摄啦 还有一点 就是在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耐心 等待小蜜蜂飞到你的镜头前 轻松得手 祝你好运 拍摄出好作品

摄影怎么拍摄 蜜蜂在花上采蜜

3,多少的快门才能拍出一个精彩的昆虫微距特写比如飞舞的蜜蜂

快门不是主要的1/2000秒就可以凝固翅膀挥动的瞬间主要是拍摄昆虫,你的需要一套专门的微距设备。
你好!我觉得1/100就够了,用相机的连拍模式,其中总有一张是清晰的如有疑问,请追问。
如果是想清晰效果的,最好光圈2.8,快门200分之一,如果要翅膀挥舞的,建议50分之一,但手一定要稳,而且要选好昆虫飞行的速度
1/200

多少的快门才能拍出一个精彩的昆虫微距特写比如飞舞的蜜蜂

4,E300的快门有迟滞

我记得佳能5D的时滞是44毫秒吧,是比“一眨眼”快了不少各位可以比较一下
我用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,用快速模式的时候,快门声音是卡擦,其他模式的时候,快门声音就成了卡~~擦~明显的慢,而且容易抖掉,不知道什么问题,光线很好的时候也可能这样的
是蜜蜂飞的快,你的反应慢。当你看到蜜蜂,大脑再做出反应然后给手指命令,这个延迟耽误了你。不过任何相机都是有快门时涩的。
LZ是半按快门等待,还是一直没按?是不是有个如果是后者,还要考虑对焦的过程吧。
...不可以这样说吧,要不就不会有人提这个问题了...不过对于新手来说,对焦速度的影响会感觉的更明显一点

5,我用单反拍蜜蜂采蜜感觉好难拍蜜蜂到处飞拍出来不是花是模

相机模式调到快门优先 并且调高快门数度 就这么简单 但是相对与光线要求比较高 否则拍的片比较黑
陷阱对焦,MF提前调好焦距,然后等........然后就有机会拍到照片
蜜蜂肯定不采樟树蜜。樟树花特别香,但是没听说有香樟树蜂蜜。而且也没见过香樟开花时有蜜蜂什么的。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,能驱蚊蝇,应该也不吸引蜜蜂。主要蜜源植物:数量多、分布广、花期长、分泌花蜜量多、蜜蜂爱采、能生产商品蜜的植物,主要包括:粮食作物中的荞麦;油料作物中的油菜、向日葵、红花、芝麻、芝麻菜;纤维作物中的棉花;豆科牧草和绿肥中的紫花苜蓿、草木犀、紫云英、苕子;果树中的柑橘、枣、荔枝、龙眼、枇杷;树木中的刺槐、椴树、蓝果树、桉树和荆条、野坝子等灌木;野草中的香薷、老瓜头、水苏,以及香料植物中的薰衣草、麝香草等,是蜂群周期性转地饲养的主要蜜源。辅助蜜源植物:种类较多、能分泌少量花蜜和产生少量花粉的植物,如桃、梨、苹果、山楂等各种果树,以及瓜类、蔬菜、林木、花卉等。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不相衔接时,可用以调剂食料供应,特别是在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到来前可用以培育出大量青壮年蜂,为充分发挥主要流蜜期的优势,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创造条件。

6,微距摄影技巧

个人理解: 1,根据构思用光; 2,根据创意控制清晰范围; 3,利用构图,突出主题。 (理光R6)
旅游摄影必读   微观世界-为什么出游要拍微距?   微距世界很美丽,因为微距可以放大微观世界,获取的是我们日常视觉看不到的东西,所以更有视觉冲击力。微距摄影并不神秘,但是一些摄影爱好者对这类摄影方式有种不可捉摸的感觉,主要是从事了普通摄影之后,以为微距摄影是一种另类的方式,实际上微距摄影是普通摄影的延伸。出游时,眼前的花鸟鱼虫,都可以用微距拍摄出最震撼又美轮美奂的效果,仿佛天使之眼就在你手中。   微距原理 你懂的…   微距摄影指照相机通过镜头的光学能力,拍摄与实际物体等大(1:1)或比实际物体稍小的图像。例如要拍摄一朵直径为21.6mm的花朵,它能填充35mm胶片(斜线长度为43.3mm)的一半面积。在照片中,花朵被放大的倍率为43.3:21.6即2:1(2倍)。微距摄影的放大倍率通常在1倍到50倍之间,严格来说应该在1倍到10倍之间。 旅行中的微距摄影如何实现  1、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  拍摄微距照片,诀窍就是聚焦要精确;因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,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。例如,拍摄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,必须确保蜜蜂精确聚焦清晰;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距离变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,都会失去清晰焦点。因此,在拍摄奇妙的微距照片过程中,聚焦是极折磨人的。   如要拍摄昆虫等会动的东西,其难度相应较高。小心使用的话,脚架仍是可行。但若要使用手持,则需注意当时所用的快门,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机会。当然,高速菲林可以帮助提高快门速度。   在户外拍摄,即使用上脚架仍要注意风的问题。很多拍摄主题都很容易被风吹动,这时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对象挡风。从前有些影友会带备黑卡雨伞等以作此用途。   2、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  必须指出的是,对于成像来说,镜头无疑是重要的,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,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。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、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,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。 微观镜头下的花朵  拍摄时的注意事项:   如果是拍摄花草类的静物,那么可以很用心地考虑用光与造型。大光圈可以助你获得极好的浅景深,并且有大的透光度,片子不容易虚掉,同时可以获得艺术美感的效果。如果在室内拍摄,请使用大功率家用台灯之类。为了获得清晰的照片,辅助架稳相机的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。   如果拍摄对象是怕惊扰且行动迅捷的小昆虫,高速快门是第一要素。获取高速快门有三种途径,一是使用大光圈。二是使用高ISO,但高ISO会造成画面较粗糙。三是使用闪光灯。为了避免直射过曝,请在闪光灯上加柔光罩。 微观摄影技巧  用得着的小技巧:   1.遥控或快门线的使用有助于获得清晰的照片,或者使用相机的定时自拍功能。   2.使用液晶屏取景,因为拍微距本身就要与被摄物离得很近,再使用取景器取景不仅姿势不雅,关键是不易端稳相机。而使用液晶屏取景,可以让拍摄者很从容地构图,并方便看到最终的浅景深效果。   3.注意背景,要简洁明了。   4.旅游景点中,像风蚀的石刻、锈迹斑斑的门锁之类,在微距拍摄中会表现出强烈的质感。 扑捉自然之美  随身必备物品:   黑布:方便人工布置背景,突出主体摄影。   白布、白卡纸(有一定硬度)、小夹子:一是可以方便补光,二是可以挡风,以防花草在风中摇摆。   水、小喷壶:拍花草时特有用,喷洒点水会使照片特灵光,简单一点的解决方法就是带矿泉水,口含水喷一下最方便了。

7,谁能解释飞棍现象

“飞棍”十大特点 1、从未被肉眼看见。肉眼不能看见有几种可能,如:非可见光——红外线、紫外线,极高速运行,全透明等,但大家忽略了另一种可能,就是看到的和拍到的不一样。人眼可以很快跟踪物体飞行,并且对影像的感觉是连续的,不像摄像机是一帧帧拍摄的,所以,人眼可以准确感觉到飞行的小虫,而摄像机拍出的就可能是“飞棍”和“无翼飞棍”。 2、在大量影视片和少量照片中出现。影视片仅仅是在逐帧或极慢速播放时才能看见。“飞棍”拍摄需要“撞”上,所以影视片中被“撞”的机会要比照片多许多,另外,由于一般“飞棍”掠过画面都是以帧来计数的,正常播放在画面上仅仅是一闪而过,人眼很难看清。而逐帧播放时,“飞棍”就出现了。其实,只要正常播放,“飞棍”给人的感觉就是虫! 3、高速飞行,据称有人计算出飞棍时速达到160公里/小时至10000公里/小时。对于一个肉眼没有看到过的,离镜头有多远都不知道的东西,仅根据拍摄帧数——一个时间参数就算出的速度怎么能作数。那么我如果拍摄一只小鸟,掠过月亮停在一棵树上,是否我就能够算出小鸟从月亮飞到地球的速度呢。 4、具有智能,飞行中可以避开障碍物。虫子或小鸟当然会避开障碍物了。 5、有两种形式,对称翼式“飞棍”和不对称翼式“飞棍”,翅膀的数量是从两对到无数对不断变化。如果拍到的是小虫侧面,就是非对称翼式“飞棍”,如果拍到的是背部或腹部,就能出现对称翼式“飞棍”,不同曝光时间,或虫子的扑翼频率不同,就可以拍出不同对翼数的“飞棍”。 6、没有一张真正清晰的照片或画面,没有任何图像显示该物体有眼睛脚爪,也没人看到它的翅膀和表皮质感。怎么可能要求一张移动轨迹照片出现质感呢! 7、世界各地无处不在。昆虫、小鸟当然无处不在。 8、从未有活体或尸体被发现。昆虫、小鸟死了后也不可能被拍成“飞棍”。 9、照片、单帧画面的真实性不容置疑。照片、摄像全部都是真实的,但“未经伪造加工的影像就是完全真实的影像”吗?这正是摄像机、照相机跟人们开的玩笑。同样真实的影像还有“火棍”——汽车灯光轨迹,大家看到的就应该比较多了。 10、从未被跟踪拍到。如果被跟踪,拍出来的就是一只小虫或小鸟,只有掠过镜头,拍出来的才有可能是“飞棍”。
“飞棍(RODS)”,一种神秘物体,在人们眼里它来无影去无踪。说它是昆虫,它却拥有160公里的飞行时速;说它是一种飞行器,它却拥有扑动的翅膀和惊人的智能…… “飞棍”,一种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,最近在世界各大网站、媒体频频“曝光”,成为UFO迷们争相探听的热门话题。 “飞棍”真的有那么神秘吗?其实,人人都可以拍“飞棍”的。 下面,是杭州摄影师祝辰洲道破“飞棍”内幕: 根据外界种种关于“飞棍”的描述,祝辰洲综合了“飞棍”十大特点,再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与专业知识,把“飞棍”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。 破解证据一:实践篇 A、用1/45秒速度捕捉到了多翅膀“飞棍” B、用后帘同步闪光拍摄,拍到的“飞棍”和它的制造者——蜜蜂。1/45秒拍出的是“飞棍”,在拍摄结束时闪光灯用大约1/1000秒凝固了蜜蜂的真实形态。 这证明飞行中的昆虫(蜜蜂)完全可以在较慢的快门速度情况下曝光成“飞棍”样物体,也知道了蜜蜂可以在1/45秒之内扑翼6次。 破解证据二:推理篇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帧画面中的“飞棍”,互相是几乎没有重叠的,我们根据屏幕显示得知,拍摄时的光圈为2.8,自动白平衡,增益为零,快门1/60秒。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摄像知识:摄像机是以每秒25帧的图像进行拍摄,而每帧图像又是以一定的快门速度拍摄的,最常用的应该是1/50或1/60秒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部摄像机以每帧1/60秒帧的速度拍摄,那么在每一秒钟,摄像机拍摄了一个物体的25个1/60秒的瞬间,同时也有25个约1/40秒时间是没有拍摄的空格。我们先假设如果是一个点状物体,以高速运行时在摄像机上留下的轨迹应该是一段线条(约1/60秒移动的轨迹)和一段空格(约1/40秒移动的距离)。我们从世乒赛录像的每帧画面上就可以找到乒乓球运行的轨迹,乒乓球已经被拍成了长条状,并且经过一点距离,又出现一个长条,这就是无翼“飞棍”。 再看看有翼“飞棍”。首先,我们可以根据合成照片分析出:两个“飞棍”头的间隔约有一个“飞棍”的距离,也就是说“飞棍”在1/40秒的摄像空格时飞行了大约一个“飞棍”的距离,由此推论,在1/60的曝光时间它该移动多远呢?只有两个结论: A、如果“飞棍”是一个多翅膀实体,那么根据照片,它在1/60的曝光时间里几乎没有动过,也就是说“飞棍”只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运行:每秒钟25次的步进式飞行,它还能感知摄像机快门的开/闭时间,在摄像机快门打开的时候停止运动或缓慢运动,而在摄像机快门关闭即空场的时候高速运行。 B、在1/60秒的曝光时间内,有一个小小的飞虫扑翼两次并划出一道轨迹,虫子的飞行速度几乎是匀速的。 如果A成立,那么有理由相信摄像机与“飞棍”是同谋了。 所以结论B恰恰是“飞棍”惟一合理解释。因此建议拍到过“飞棍”的朋友,察看一下当时的快门速度吧。 再反问一句,自认为拍摄到“飞棍”的人,你怎么就认定用1/60秒凝固了一个高速运行镜头的实体?这一点也正是被绝大部分“飞棍”爱好者忽略的问题。 回头看看所有的“飞棍”图片,特别是摄像的每一帧图像,就会发现都是符合乒乓轨迹特点的,而“飞棍”翅膀的产生也可以看一段动画示意(可以在网站nature-eye.com看到)。 破解证据三:解释篇 现在我们逐条解释一下总结出来的“飞棍”十大特点: 1、从未被肉眼看见。肉眼不能看见有几种可能,如:非可见光——红外线、紫外线,极高速运行,全透明等,但大家忽略了另一种可能,就是看到的和拍到的不一样。人眼可以很快跟踪物体飞行,并且对影像的感觉是连续的,不像摄像机是一帧帧拍摄的,所以,人眼可以准确感觉到飞行的小虫,而摄像机拍出的就可能是“飞棍”和“无翼飞棍”。 2、在大量影视片和少量照片中出现。影视片仅仅是在逐帧或极慢速播放时才能看见。“飞棍”拍摄需要“撞”上,所以影视片中被“撞”的机会要比照片多许多,另外,由于一般“飞棍”掠过画面都是以帧来计数的,正常播放在画面上仅仅是一闪而过,人眼很难看清。而逐帧播放时,“飞棍”就出现了。其实,只要正常播放,“飞棍”给人的感觉就是虫! 3、高速飞行,据称有人计算出飞棍时速达到160公里/小时至10000公里/小时。对于一个肉眼没有看到过的,离镜头有多远都不知道的东西,仅根据拍摄帧数——一个时间参数就算出的速度怎么能作数。那么我如果拍摄一只小鸟,掠过月亮停在一棵树上,是否我就能够算出小鸟从月亮飞到地球的速度呢。 4、具有智能,飞行中可以避开障碍物。虫子或小鸟当然会避开障碍物了。 5、有两种形式,对称翼式“飞棍”和不对称翼式“飞棍”,翅膀的数量是从两对到无数对不断变化。如果拍到的是小虫侧面,就是非对称翼式“飞棍”,如果拍到的是背部或腹部,就能出现对称翼式“飞棍”,不同曝光时间,或虫子的扑翼频率不同,就可以拍出不同对翼数的“飞棍”。 6、没有一张真正清晰的照片或画面,没有任何图像显示该物体有眼睛脚爪,也没人看到它的翅膀和表皮质感。怎么可能要求一张移动轨迹照片出现质感呢! 7、世界各地无处不在。昆虫、小鸟当然无处不在。 8、从未有活体或尸体被发现。昆虫、小鸟死了后也不可能被拍成“飞棍”。 9、照片、单帧画面的真实性不容置疑。照片、摄像全部都是真实的,但“未经伪造加工的影像就是完全真实的影像”吗?这正是摄像机、照相机跟人们开的玩笑。同样真实的影像还有“火棍”——汽车灯光轨迹,大家看到的就应该比较多了。 10、从未被跟踪拍到。如果被跟踪,拍出来的就是一只小虫或小鸟,只有掠过镜头,拍出来的才有可能是“飞棍”。 介绍大家看看飞棍”解密之——浙江电视台《纪录》专题片: 这个是 Windows Media Player 影片,点击播放 mms://link.neteye.cn/czyasf/zjtv-feigun.wmv
其实所谓的“飞棍”现象是那些照相机或摄影机的焦距问题,拿着照相机或摄影机来回照一个物体,不停的摆动照相机或摄影机,就会出现飞棍”现象,你自己也可以用手机做一下实验,我都做过,我是对着月亮做的,和电视中演的一模一样
“飞棍”其实就是飞蛾,只不过是摄像机的问题白罢了,《走近科学》上面讲过。
文章TAG:拍摄蜜蜂多少快门拍摄蜜蜂用多少快门

最近更新

相关文章